10月11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0年会在
北京唐拉雅秀酒店三层大宴会厅成功举行。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
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马骏受邀参与本次年会并发表题为“实现
碳中和对于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的致辞,其演讲实录如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首先要感谢王遥院长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年会。祝贺中财大绿金院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的成绩,也特别感谢绿金院在过去一年中给绿金委及NGFS中我所牵头的一些项目给予的重要帮助。比如在9月举办的绿金委年会,有30万人线上参加,中财大绿金院在组织会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过去一年在央行绿金网络(NGFS)所牵头的《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的这本出版物当中,也收录了中财大绿金院的重要成果,在此要一并表示感谢。
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对两个议题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
一是习主席最近提出的2060年之前中国要实现碳中和。这个目标到底对我们经济能源的转型有什么样的含义,对绿色金融有什么样的含义?
我认为这个含义是极其深刻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要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十年的规划当中,都将体现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容。比如能源、
交通、建筑、制造业,包括金融行业都需要实行更加明确的和加速的低碳化战略。每个主要行业都需要有更加明确的低碳化、去碳化战略,能源行业更要特别重视“去煤化”这样的一个全球大趋势。过去很多年,一些发达的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去煤的要求,全球约100家金融机构已经明确提出不再投资或者减少投资煤炭相关的产业。我们国家也应该在不久的将来明确“去煤化”的方向。这是实体经济转型的方向,对金融机构来讲也会面临同样的要求和挑战。
涉及到地方层面,我认为不是每个地方都一定要严格盯住2060年的目标,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应该争取提前实现碳中和。比如说如果一些地方森林覆盖率比较高,新能源的比重相对比较高,制造业占比比较低,就有望在2050年提前碳中和,为全国的其他地方设立榜样。这些地方应该尽早规划在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制造业和农业等各个领域中,如何进行减碳和去碳化的路径。这进而也对金融行业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说有了明晰的低碳化路径以后,就可以测算出低碳化所涉及到的项目需要多少绿色融资、低碳融资,金融体系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为这类融资做好规划、组织好产品和服务。
另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金融机构在未来几年当中应该开始规划自身的零碳目标。不仅是其所提供的贷款和融资应该更加支持绿色低碳的项目,金融机构本身的运行也应该逐步做到零碳化。比如说金融机构所在的建筑物的能耗要大幅度下降,其员工出行也应尽量做到低碳等等,这些行动都应该体现出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和为低碳、零碳所做的贡献。
我想讲第二个题目是环境风险分析。央行绿金网络在今年的9月10日发布了两份文件,一份叫《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综述》,另外一份叫《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案例集收集了全球30多个机构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在环境气候风险分析方面的一些前瞻性的工具方法。其中我国目前贡献了三类方法:一是工商银行的环境压力测试;二是中财大绿金院的碳方面测试;三是清华绿金中心提供的两个
方法学案例:关于煤电金融风险在转型中的体现,以及关于物理风险,即由于台风引起的金融风险。
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华的转型风险分析的案例。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在煤电领域当中,如果银行继续提供贷款,在未来10年其不良率或违约率会上升到多少。我们的研究发现煤电行业贷款的违约概率会从现在3%左右上升到10年后的20%以上。这个背后有很多推动力,其中就包括:由于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对传统能源包括煤电需求的下降;由于碳价上升导致的成本上升;由于清洁能源不断的创新,发电成本大幅度下降带来的对煤电企业的定价能力的下行压力;此外,还有由于刚才提到的财务冲击,导致的银行对煤电企业的评级下调和因此产生的融资成本的上升;最后,监管部门和银行本身可能都会考虑要上调棕色资产的风险权重,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煤电贷款的成本。以上因素综合起来就会出现煤电项目的违约率大幅度上升的趋势。我想这类分析应该广泛运用到能源的各种行业,包括煤炭的开采,煤电行业,石油相关的行业等等。同时也应该运用到其他与能源转型和气候转型相关的领域当中,包括严重依赖于水资源的产业。如果气候变化导致严重的干旱,水价上升,那么这类产业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为该类产业提供贷款和投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遭受损失。
未来还需要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各种物理变化,尤其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理变化,像台风、飓风、干旱、水灾等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这些分析都需要大量的学术支撑,需要很多模型、数据、假设,最适合于大学的学者。我想在座的有博士、有硕士,也有一些有情怀的、有前瞻研究和创造力的年轻学生,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投入精力到这部分工作中,为环境风险分析和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感谢王院长的邀请,也预祝今天的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