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定科技创新支撑方案,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1. 启动制定
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短期经济复苏、中期结构调整、长期低碳转型,布局低碳/脱碳技术,提升未来绿色产业竞争力。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标,将碳约束指标纳入“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进行部署;启动《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科技专项规划》并开展相应配套研究,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 加快成熟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推广,保证其发电成本2030年前尽快实现经济有效;重点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构建CCUS与能源/工业深度耦合的路线图,保证煤电CCUS、生物质发电耦合CCUS以及工业CCUS技术在2035年后能够推广应用;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和扩大示范规模,保证其最晚在2040年实现配套应用;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部署,转变人员和货物
运输模式;支持各个领域的电气化技术研发与推广,全面提高各行业的电气化率;研究重点区域/行业非CO2温室气体
减排技术,形成全口径温室气体管控技术方案。
3. 加速推进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快核能小型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能源系统集约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研发以氢能、生物燃料等作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革命性工艺路线,例如氢气炼钢、生物基塑料等;研发以生物燃料和氢气为原料的
航空航海
交通技术;开展太阳辐射管理和海洋脱碳工程等地球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提前储备负排放技术,包括土地利用和管理、直接空气捕获(DAC)技术。
4. 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制定重点低碳技术和革命性低碳技术研发路线图和投资计划,调动行业和
市场力量,大规模部署推广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二是瞄准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突破相关核心技术;三是依托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设立碳中和示范区,开展低碳/脱碳技术大规模集成示范,积累实践经验以带动全国范围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四是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重视“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平台,深化中欧气候合作,加强各国低碳/脱碳技术转移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