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2020-11-1 08:24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王金南秦昌波

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十四五”相关目标任务的确定,不仅要考虑五年期内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2035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待。

  第一,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世界银行相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70%靠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30%通过末端治理。“十四五”期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末端减排潜力正在逐渐减少,技术进步与结构优化调整将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潜力。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更加强调疫后绿色复苏,这对推动绿色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优化区域格局,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能源效率提升、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效率提升和政策激励为手段,培育高质量发展绿色增长点,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绿色转型,实施一批绿色转型升级重大工程,全方位推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培育绿色消费理念,与扩大内需战略相衔接,启动全民绿色消费行动计划,以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变带动绿色消费,以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培育壮大生态经济,从源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内生动力。

  第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系统保护,减污增容并重。一方面,通过污染减排、环境治理,在“分子”上做减法,减轻污染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扩大生态容量,提升承载力,在“分母”上做加法。比如大气环境治理,既需要通过大气污染减排和联防联控减轻污染排放,也需要通过防风固沙、城市蓝绿空间建设等生态保护措施,扩大生态容量,扩大空气扩散条件。又如水环境治理坚持“三水”统筹,将减污增容、节水提效、增加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态恢复等结合起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既需要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也需要增加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功能,提高各方面的适应能力,推动气候与环境的协同治理。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3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是在部门领域党中央审议印发的第一个关于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四,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厚植绿色资本,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谋求大国地位的新起点。在以气候变化、能源革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为代表的绿色战略中,我国可积极应对,深入开展“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进程和履行国际公约,争做负责任的参与者和各种全球环境问题国际准则制定的主导者,争取“十四五”重点地区和行业率先“碳达峰”,积极推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人类共同体理念融入全球绿色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秦昌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