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谁更容易实现脱碳?

2020-11-23 14:23 来源: 日经中文网 |作者: 滝顺一

      滝顺一:日本首相菅义伟此前提出了于2050年“脱碳”的目标,日本的能源供需结构的大变革将由此开始。估计大幅削减汽油车并大胆地缩小煤炭等化石燃料发电规模将不可避免。目前在日本存在意见分歧的是有关核能发电的应对。

火力发电站(资料,REUTERS)
  
      中国也在9月表明了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具体方案会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中体现,不过中国研究机构发布的脱碳规划为推测这方面的具体方案提供了依据。

      中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2018年发布的规划中预测认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50~2060年之间降为零。这是根据《巴黎协定》提出的“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革命前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制定。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每年100亿吨,是日本的10倍左右。要实现脱碳目标,必须采取相当大胆的措施。

      相关规划预测中国将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约6成电力。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将明显增加。核电占比将达到28%。预计巨大的新建项目规模将超过5亿千瓦(相当于300个以上150万千瓦级的大型核电机组)。

    在继续对化石燃料加以利用的情况下,将有必要大量引进从火力发电站等回收储存二氧化碳(CCS,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技术)、从生物发电厂回收储存二氧化碳(BECCS,生物能源碳捕获和储存)等“负排放”(Negative Emissions)技术。CCS和BECCS合计的话,2050年有望达到约25亿吨的减排效果。

      需求方面,乘用车将全部改为电动汽车,卡车、巴士、船舶将使用燃料电池驱动。住宅的电气化进程也会取得进步,但预计暖气问题很难通过电气化来解决。钢铁生产来自电炉的回收铁将占到近7成。

      中国也出现了反对建设核电站的声音,增设大规模项目的可行性尚不确定。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综合环境经济研究室长增井利彦认为“这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性”。

      日本国内测算数据还很少

      另一方面,在阐述日本国内如何脱碳时所需要的测算数据还很少。

      日本政府系的智囊组织、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公布了“净零(Net Zero)世界—2050年日本(草案)”,但其中没有明确谈及核能。

      该草案提出,在通过优化能源利用等将最终能耗削减到2015年的62%的前提下,有可能实现100%由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需求的可能性。草案认为,为了满足工业用热需求等,化石燃料还会保留,也需要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

      日本民间的自然能源财团提出了到2050年100%由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需求的规划。核能“如果按照使用40年的规则,到2050年发电能力只不过相当于两个核电机组”,将核能排除出了选项。该财团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技术也持否定态度,认为会导致继续使用化石燃料。不过,关于如何满足能源需求,该财团并未给出详细的分析。

  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国会答辩中虽然表示“包括核能在内,追求一切选项”,但又重复了原来的方针“尽可能降低核电站依赖度”。日本经济产业相梶山弘志也对新增设核电站持谨慎态度,他指出“10年内将把精力全部放在(已有核电站的)重启上”。如果减少核能,日本能够实现脱碳吗?

      日本经济产业省和环境省已开始着手调整地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和能源基本计划。因此,对待核能的态度无疑成为焦点。

      日本到2030年度的碳减排中期目标(比2013年度减少26%)是在平衡能源安全保障(Energy security)、环境(Environment)、经济效益(Economical efficiency)“3个E”的前提下确定的。

      基于平衡论,到2030年度,已将核能依赖度由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以前的约30%“下调到了20~22%”。但核电站推迟重启,建设也没有进展,恐怕难以达成目标

      仅重视平衡,日本能实现2050年脱碳的长期目标吗?这一点也将是计划调整的焦点。

      不大幅改变民众生活和改革产业,日本就无法实现脱碳。包括能否长期利用核能在内,日本似乎还需要进行广泛讨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