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第17届国际金融
论坛(IFF)全球年会的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深入分析了构建和完善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机制对于实现2060
碳中和目标以及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和意义,提出合理、稳定碳价的形成是有效分配和利用相关资产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要素。事实上,周小川对气候变化和
碳市场相关的金融关注已久,此前曾多次在绿色金融的重要时刻都发出了“跨界”声音。例如,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
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在此背景下,周小川当年在
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出,要进一步研究中国
减排资金的问题,其中重点在于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碳市场的定价机制。2015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碳市场建设作为实现国内和国际减排的重要市场手段,受到高度关注。周小川在2016年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要大力支持配额交易市场建设,并要注意把金融市场的相关方法和思路应用到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中。
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五部门正式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气候投融资指导意见》),在总体要求中提到应“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气候投融资中的决定性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下简称《深圳绿色金融条例》)于10月29日正式通过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其中第二条关于“绿色金融”的定义,首次在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排序第一的支持领域,并明确支持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上述文件均明确了
碳交易机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11月以来,生态环境部陆续就全国碳市场管理办法及配额分配等重要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更多阅读:EDF观点|助力全国碳市场行稳致远,公布配额分配方法众望所归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五个新信号)。在全国碳市场即将正式运行之际,本文将结合周小川行长讲话,从多角度分析碳市场的重要战略定位,分析中国碳市场后续深化发展方向并提出
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