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30·60目标”迈进,绿色金融能做什么?

2020-11-30 10:4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夏宾

中国官方已经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国向“30·60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绿色金融能做什么?

事实上,“30·60目标”不仅规划了碳中和计划时间表,也为中国能源革命设定了总体时间表,为中国金融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2020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近日在京举行,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围绕“绿色金融与30·60目标”主题进行交流,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主持了上述讨论。

资本市场要更注重绿色。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指出,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利于投资者有效地识别绿色企业并向绿色低碳上市公司配置资金,助力国家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马险峰表示,一方面,中国监管机构持续强化对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方面信息披露的监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上市公司以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报告的形式来披露环境信息的具体办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断提升。

金融机构要多服务绿色。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认为,金融机构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必须基于数字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这两大趋势,并反映在金融机构的理念、使命、愿景、组织和战略上。

叶燕斐指出,金融机构要从政策调整、技术变迁、产业盛衰、碳排放强度、能源效率、投资者偏好、消费者偏好等多维度分析资产配置风险,特别是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集中度风险、市场风险。避开“搁浅”资产,严格把控煤电、煤化工、煤采掘等重大项目风险。同时做好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设。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说,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变资产配置,为中国实现“零碳图景”目标发挥关键作用。

一是商业银行需要研究国家政策层面的行动方案,产业升级的技术路线,并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调整优化资产结构配置。

二是商业银行做好环境与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积极识别和应对风险,提前做好资产配置和布局的调整。

三是碳减排项目往往具有期限错配、信息披露要求高、成本收益不匹配、外部效应难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商业可持续性,需要充足的外部激励机制抵补商业成本,如财税、环保、经济资本激励等各项配套政策。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要实现“30·60目标”,中国能源系统需要进行深刻的转型,主要措施就包括引入碳定价机制,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应为全国碳市场设置底价,并逐步提高底价水平,向更加合理有效的价格转变。同时,加大低碳能源技术投资,碳中和将带来2020至2060年平均每年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绿色经济投资,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大量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绿色金融也不能“闭门造车”。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要充分借鉴欧洲、英国等发达经济体金融业和监管机构支持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经验。

他建议,以“不损害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为原则制定绿色金融标准;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要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以碳中和为导向强化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切实落实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引进欧洲的低碳技术和低成本资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