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两山”理念的科学实践路径
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各地各部门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中适度发展绿色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内实践,过去几年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自身特有的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模式,但是基于经济社会基础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和天然禀赋等差异,一些地方的特色模式难以被其他地方复制,因此需要厘清实践路径和方法,因地制宜、科学地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目前形成共识的转化路径和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依托绿水青山提供的生态环境容量开展工业活动,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通过旅游、康养、绿色农业、药物种植等方式转化为经济价值;三是通过绿水青山吸引人才来工作或者学习,吸引投资者来投资兴业,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营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际实践,必须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公平、合理、互惠地实施。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绿水青山,将本国的污染型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金山银山。中国应当避免走发达国家的这条历史老路,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输出的产业需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在互利共赢的同时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将这些国家的绿水青山在严格保护中转化为他们自己的金山银山。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企业普遍表示,不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要求的企业,如果贸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既会面临国际指责,也难以适应这些国家日益升级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要求。绿色资本和产业输出在“十四五”时期应当注意这一点,确保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绿色口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