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
碳中和目标,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作为排放量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地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异常艰巨,但总体上排放路径必然呈现尽早达峰、稳中有降、快速降低、趋稳中和的过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和经济活动,从控制
碳排放途径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需要科学的
政策体系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和人才朝着碳中和技术创新和
市场化推广应用方向快速汇集。
引言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体现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
问题上的决心和雄心,为疫后实现全球绿色复苏注入新的活力,对全球气候行动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温控1.5℃特别报告》指出,实现1.5℃温控目标有望避免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而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在2030年实现全球净人为CO2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45%,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已有研究指出,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有效缓解全球温升趋势,使得全球温度比预期降低0.2~0.3℃左右。
目前已有大量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截至2020年10月,碳中和承诺国达到127个,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占到全球排放的50%,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40%,并且全球十大煤电国家中的5个已做出相应承诺(表1),这些国家的煤电发电量在全球的占比超过60%。作为碳排放大国和煤电大国,中国的碳中和承诺无疑为提升碳中和行动影响力,提振全球气候行动信心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碳中和目标和战略文件来看,各国尚未就碳中和目标表述达成共识,已有表述主要包括“气候中性”“碳中和”“净零排放”,以及“净零碳排放”。目前,除个别国家使用“气候中和”,以及少数国家明确将实现“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中和”外,多数国家以“碳中和”为目标,或并未明确将实现“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根据IPCC《全球1.5℃温升特别报告》,以上表述的内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CO2)移除在全球范围抵消人为CO2排放时,可实现CO2净零排放,也称之为“CO2净零排放”。因此,本文以实现“CO2净零排放”为首要目标讨论中国碳中和愿景下的实现路径和政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