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坤:中国能够,而且必须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2020-12-26 21:55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胡文娟

中国如何实现2060碳中和目标?


Q:中国首次提出“碳中和”承诺,虽然得到了舆论赞誉,但国内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目标难度太大,甚至不看好能兑现承诺。您如何看待这些声音?您对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有信心吗?

A:技术创新往往会超越我们的想象,就像十年前谁也想不到,今天光伏的发电成本会降低80%-90%,风电的成本会降低40%-60%。从现在起到2060年还有40年时间,40年内包括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氢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创新很难预判。

另外,社会需求是创新的动力。习近平在9月份联大会议上讲,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革命就是根本性的变革,不是按照常规的办法慢慢走。中国的能源和技术革命就是要以2060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在人为推动下加大研发力度、投资力度和产业化速度,因此科技创新会很快,能源和经济的转型也会很快,对2060年实现碳中和应充满信心。
 
此外,实现碳中和也是中国必须要做的。在全球经济社会能源变革的大趋势下,谁能够适应和引领世界潮流,谁就会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谁跟不上潮流,谁就会落后被淘汰。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掌握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低碳发展能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这是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大国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现。

因此,中国实现碳中和既是为地球生态安全负责,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世界变革趋势,在大国博弈中占据竞争优势。当然,碳中和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与发达国家2050年实现碳中和相比中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是我认为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是必须要实现的,要坚定不移地去实施。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决心。
 
Q:自从国家明确宣布2060年碳中和目标后,国内也掀起了关于如何实现该目标的讨论。在您看来,实现2060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是什么?面临哪些主要障碍?

A:实现长期低碳转型,我国有这样几个重大举措:首先,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要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要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来取代那些传统的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产业和产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加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第二,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既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第三,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要用电力取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烧和利用,而且要主要靠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在终端大量用电取代化石能源的消费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有助于推进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我们要用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和深度电气化的应用来推进低碳化的进程,从整体上实现能源和经济的低碳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部门都需要突破一些深度脱碳技术。例如,交通领域要发展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在工业部门加强电气化的同时,部分难减排的部门比如炼钢、水泥化工石化等,需要发展革命性的技术,比如用氢取代焦炭实现零碳炼钢,用氢作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等。

另外,电力系统在大比例可再生能源上网情况下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方面要发展智慧电网,另一方面要增大储能和调峰功能,比如发展化学储能、抽水蓄能以及核能等。当然,我们还要发展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和二氧化碳的直接去除等技术,还要推进碳市场建设以及碳价机制的发展等。中国是一个大国,每个地方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的差异都很大,不可能依靠一种技术解决所有问题,所以,这些前沿技术都要研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