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告别高碳旧时代,拥抱零碳新愿景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从一个近乎赤贫的国家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体系则支撑了这个腾飞的过程。40年来,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能源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消费国、石油天然气进口国、CO2排放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传统能源装备制造国,最大的光伏、风电与动力电池装备生产国,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能源装备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全球第一。这一能源体系是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1.0体系,其特征是高碳、高污染、高参数、大规模、长距离
运输、
市场主体有限、灵活性与韧性不足。尽管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化石能源今天还是我们社会需要的
电力、热力和
交通移动力85%的能量来源。
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目标的宣布是划时代的宣言,也开启了中国能源向2.0体系转变的深度变革进程,其特征是技术与市场主体多元、低碳、零污染、分布式与集中相结合、智慧化、高度灵活、极富韧性。
不同于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和2015年《巴黎协定》中中国所作出的降低单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的相对量承诺,碳中和目标是总量
减排承诺。它要求我们在未来40年内,将我国各行业排放的CO2总量从2019年的115.35亿吨减少到接近零,无法减排的部分则通过包括增加再造林、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等在内的各种
碳汇手段来中和。
碳中和目标的宣布,为中国未来能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方向和新动力。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能源系统全面实现低碳转型,也要求中国整个经济通过减碳去碳,寻找新的增长模式。碳中和将成为中国能源革命这场马拉松到本世纪中叶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牵引下,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型,围绕着
节能减碳也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兴业态与商业模式。
今天,中国能源相关的CO2排放占全球总量的29%,高于美国、欧盟与日本排放量的总和。中国碳中和目标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性作用显而易见。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尊重科学,毫无理由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国在兑现之前相对量减排承诺的基础上,宣布绝对量减排承诺,充分体现了对气候变化
问题严谨的态度和不断加码的努力,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许。无论在国际政治层面,还是在道德情操层面,都站在了居高点。
碳中和目标的宣布不只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更多的是基于对中国自身发展和人民福祉的考量。届时,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将与今天的85:15状况颠倒换位。煤炭将由今天的燃料变成
化工原料;石油需求的大幅减少将使中国不再需要任何进口,彻底化解今天高度依赖进口所造成的能源安全问题;困扰各大城市的雾霾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其他环境问题也得以全面治理;新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也会大幅度提高。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经济强国,更是世界各国所向往的绿色创新家园。
这是一幅令人憧憬的美丽蓝图,值得我们为之奋斗。40年前,谁能想象今天如此昌盛的中国?40年后再回首,谁能不赞赏今日决策者的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