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建议落实为节能改造项目的转化率有待提高
尽管工业
节能诊断预期效果显著,但“开出药方”后还需“按方抓药”,才能真正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
“从当前实践看,节能诊断建议落实为节能改造项目的转化率有待提高。”在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看来,一些工业企业改造资金不足、投资回收期较长、对稳定安全生产的担心等是诊断建议落地的主要障碍。
“节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为了节能又需要投入相应资金进行改造,会增加生产成本,节能改造中如何实现投入产出的平衡?”
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仲波认为,对不少企业而言,节能
减排迫在眉睫,但投资回报最好也能有所兼顾。
一方面,需瞄准关键环节精准诊断,缩短企业投资回收期。“节能诊断不能贪大求全,而要瞄准企业能源利用薄弱环节和突出
问题进行专项分析诊断。”广州赛宝
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2019年,该公司为全国73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服务,按照3年内投资可回收的计划,提出190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建议,如调节中央空调运行参数优化控制、设备冷凝水余热利用等。“能实实在在带来投资效益的节能诊断,企业接受度明显更高。”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既“开方子”也“抓药”,拓展节能改造服务。“在依托‘供电+能效服务’体系,对14类行业共2017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诊断的基础上,我们针对
钢铁、铸造、
水泥等5个高耗能领域开展通用系统用能优化的研究与试点项目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刘继东认为,通过为企业节能改造,既能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也能使节能诊断方案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更好地解决企业节能
难题。
加快节能诊断落地实施,更多
政策举措在路上。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积极探索搭建技术、服务、资金对接平台,努力满足工业企业节能改造的相关资金需求,以此平台为基础,还将形成咨询、诊断、改造、评估组成的节能服务闭环系统,从而推动更专业化的节能建议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