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交易地方试点对于当地低碳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运行积累了哪些经验?
张建宇:从2011年的上海、湖北、
深圳等7个省市试点碳
市场,到后来新加入的
福建、
四川,地方
碳市场从目前来看虽然参差不齐,但一直是在运行的,而且可以用方兴未艾来形容。这就说明,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是舶来品,但能够适应中国的管理体制,这就对我们建设全国碳市场给予了很大信心。
地方在试点碳市场的这些年中,进行了很多尝试,创新了理念、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比如持续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和参与主体范围,探索开展包括碳资产托管、碳质押贷款、
碳配额回购、碳保险等
碳金融业务。还有的地方将居民低碳生活与碳市场结合、开展
碳普惠活动等,这些都是可以应用到全国碳市场运行中的。现在上海市承担了全国
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任务,湖北省牵头承建全国
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也能够证明地方的试点很成功。
而且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地方不是为了试点而试点,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当地的绿色低碳发展。
以湖北举例来说,通山县竹子造林
碳汇项目是全国首个可进入国内碳市场交易的中国核证
减排量(
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这个也是我们资助的。从2015年开始,通山县燕厦乡的宜林荒山分3年实施毛竹碳汇造林,造林规模为1.05万亩。预计20年的计入期内将产生13.11万吨减排量,年均减排量约0.66万吨。这个项目能够充分发挥竹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比如,产生可交易的
碳减排量,发挥竹子造林碳汇项目的试验示范作用,推进竹林碳汇参与碳交易。同时,增加当地森林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