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对碳达峰存认识误区,“十四五”应摆脱高碳投资

2021-1-12 22:24 来源: 21低碳 |作者: 王帆

碳达峰并非攀登碳排放“新高峰”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一般而言,碳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而目前中国尚未提出碳达峰时的峰值排放总量目标,这也是导致误区存在的原因之一。

有专家认为,中国应尽快建立起全经济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目标,但这并非易事,一旦确定下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巨大。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到,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等因素,制定碳排放配额总量确定与分配方案。

目前,中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已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涉及全国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这也意味着,所涉的发电行业排放单位将率先实现总量控制、管理,为全经济范围建立碳总量目标提供探索经验。

根据王金南、严刚的研究预测,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美国在2007年达到59亿吨左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美国的1.8倍。

而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国际惯例,碳达峰后并非迅速进入下降的过程,而是可能在峰值持续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将对碳达峰形成另一重约束。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按照欧盟从上世纪90年代碳达峰,到预计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差不多需要历经60年,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的时间。

如此对照来看,中国将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如果碳达峰的峰值越高,后续实现碳中和的难度也将越大。

“我们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还有40年的时间,跨越了8个五年规划,每一个五年规划都不能放松。”邹骥向记者表示。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