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2020年绿色金融十大案例发布会暨绿色金融发展
论坛主题发言
高晓燕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导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朋友们:
非常感谢大会邀请,我发言的主题是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
天津财经大学高晓燕教授发言
关于绿色信贷的概念,2008年环保部制定了《绿色信贷环保指南》,2012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有一个含义,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信贷业务对可能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危害及相关风险的企业进行严格限制,引导资金流向绿色
节能环保企业,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阐述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些机理,从理论方面主要通过四个机制:
一是资金形成机制。由资金形成机制来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因为企业的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在实体企业大概占贷款总额的60%左右。绿色信贷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支持产业。
二是资金导向机制。资金导向机制主要是通过绿色信贷的两个作用:一是倡导作用,倡导节能环保、
减排的企业贷款。二是校正作用,限制了“两高一低”企业的发展。这是资金导向机制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三是
政策引导机制。因为银保监会和环保部都会出台一些绿色产业的目录指导,这些政策引导机制当然就是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是产业融合机制。产业融合机制是说,如果绿色信贷给予传统产业支持,传统产业可以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如果绿色信贷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可以形成新型产业,进而形成高技术产业,这样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是理论上的机理,我们又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2004-2017年的数据,首先对一二三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构建了一个产业结构优化的系数,又把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用节能环保项目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比例代表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经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每提高1%,产业结构优化系数就会提高0.42398%,证明绿色信贷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有着非常强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对第一产业的作用比较微弱,对第二产业的作用比较强,对第三产业的作用更强。通过这样的分析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我们也指出绿色信贷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些
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比较微观。
一是在绿色信贷的实施过程中,有时过度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这样对产业的全面发展可能是不利的。因为环保部门提出的关于企业所有环境资源的信息,有时对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通报,而企业的经营发展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银行仅靠环保部门企业的名单很缺乏科学性,银行不能过度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应该与环保部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具体分析每个企业每个贷款的特殊情况。
二是绿色信贷政策缺乏弹性。银行普遍把“两高一资”行业作为绿色信贷的黑名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所有企业就不能够得到绿色信贷。但是,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使绿色信贷政策缺乏弹性,过于片面评价的信贷状况,可能会错过许多优质的绿色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违背了绿色信贷的初衷。
三是绿色信贷实施环节过于集中。现在一方面是对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增加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这两项工作都属于资金链的源头,资金链源头的绿色信贷只是绿色信贷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不能把绿色信贷过度集中在一个环节,应该把绿色信贷融入整个经济链条之中,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
四是政府激励机制不到位。很多盈利的银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如果绿色信贷政策和银行的经营目标存在分歧时,它可能会选择利润而放弃绿色信贷。所以,有时虽然绿色贷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但由于政府激励措施不到位,非法律强制要求的贷款,银行可能就会惜贷,会把款项发放给风险小、收益高的非绿色企业。
五是专业人才缺失导致产品创新不足。缺少绿色信贷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绿色信贷产品缺乏创新、品种单一,而且集中于一些技术性低、专业性差的绿色信贷产品。像排污权交易、碳质押这类产品都还处于尝试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我们分析了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又提出了六点具体的对策:一是推进绿色信贷法律体系的建设;二是要建立差异化“两高一资”行业的退出模式,在退出的时候不搞一刀切;三是完善绿色信贷与产业政策的对接机制;四是优化环保信息披露和共享机制;五是落实绿色信贷的政府激励措施;六是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绿色信贷专业人才。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注: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