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焦点
问题,关系到各个国家的切身利益与经济发展。
1988年,联合国的各参与成员方成立了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建立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提供基础科学的原则依据,IPCC以气候变化报告的形式,陆续发布了五次国际气候变化评估文件,不断强化温度、温室气体浓度和累积排放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IPCC使得气候问题日益被国际社会所关注,这就推动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产生及其框架下各类有关国际气候的谈判。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
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
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这不仅是中国首次在国际社会上提出碳中和目标,也是巴黎协定签订以来中国提出的最远期的减碳承诺。
但不论是国际环境下持续对气候条约进行的各种修订和补充,还是我国碳中和的承诺,其背后都承载着大国利益,并表现在政治、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不断博弈。而理解国际碳博弈的演进,也将更有利于我国碳教育的推进,在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实现前,从一个更大的维度看到中国科技进步浪潮下的能源领域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