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浩:用金融手段推进全面绿色转型

2021-1-27 12:29 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 王浩

建设银行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效应,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机制得以实现。绿色金融则是一种能够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外部效应有效“内部化”的资源配置机制。用好这种机制能够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建设银行积极开展新金融实践,运用金融手段解决社会痛点难点问题。在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做“美丽中国的建设者”。近年来,建设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领导地位,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清洁交通、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截至2020年11月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1.2万亿元;绿色贷款支持项目节约标准煤近4400万吨,较上年全年多出100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7500多万吨,较上年全年多近300万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做“绿色金融的创新者”。建设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优势,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工具广泛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与此同时,按照市场规律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模式。创新推出“节能贷”“环保贷”产品,搭建“智汇生态”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针对西北干旱气候,帮助解决节水难题。通过日益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做“美好环境的守护者”。十几年前,建设银行就在信贷管理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近年来,又在信贷管理流程中嵌入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价和管控机制。积极研究环境和社会风险压力测试技术方法;利用大数据工具提前识别环保风险,并通过全面风险预警监控平台定向推送风险信息,实行环保风险信息分级预警、分类管理。“拒绝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放贷款”已成为全行上下广泛共识。

做“绿色生活的倡导者”。建设银行积极应用科技手段,在服务客户的各类场景中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以金融活水滴灌式服务社会的绿色发展。例如,我们在浙江地区的银行支付服务中,创造性融入名为“绿贝”的绿色评价激励机制,利用银行支付系统信息优势,对客户绿色出行、绿色支付、环境风险因子等方面进行评价,为环保表现好的客户提供更优惠的金融服务条件,引导客户形成绿色环保意识,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促进全社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