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碳中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有专家指出,实现
碳中和,除了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还要增加
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技术等,实现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具体到
山西,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用能权和碳
市场交易体系;另一方面需要稳步提升生态碳汇和工业固碳能力。”邓蜀平说。
碳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邓蜀平介绍,引入
第三方机构全面系统评估核算各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区的
碳排放现状及
减排潜力,将火电、
钢铁、
水泥、焦化、煤
化工、电解铝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碳市场涵盖范围,并向其他行业拓展,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
2019年,我省启动造林植草碳汇开发试点,将通过碳汇交易,提升林地附加值,助力全省生态持续改善。
据测算,每亩林地可产生碳汇量约为1吨/年,近年来我省年均造林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
碳减排价值和潜力巨大。邓蜀平表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科学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湿地植被恢复等重点工程,开展全省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创建绿色低碳生活,对我省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对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示范,将增强工业固碳能力。邓蜀平举了个例子:现代煤化工项目可以富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与我省钢铁、焦化、化肥、铝镁等行业排放的驰放气结合,可生产碳酸二甲酯、二苯基脲、聚氨酯等精细化学品和高端材料产品,大幅减少大气污染和碳排放。
邓蜀平认为,碳中和既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个更高要求,也是摆脱对资源高度依赖的机会。作为能源大省和
电力输出大省,山西碳排放配额基础较好。加快能源革命步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将为山西在
碳交易市场赢得更大空间,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在碳中和目标引导和带动下,将推动我省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新能源、储能、
节能环保等零碳及负碳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加速推进我省高质量发展进程。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将使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进一步延长我省产业链,为新型能源产业技术、新能源业态发展提供机遇。比如发挥焦炉煤气制氢等工艺技术低成本优势,有序布局制、储、加、运、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我省循环工业发展,提升山西在新兴绿色经济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