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2016年签署《巴黎协定》,成为缔约国之一,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拟订详实的气候
政策,及早推动具体工作。国务院去年十二月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揭示了我国长期气候目标: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虽然国内外气候变化专家的研究指出,中国有条件实现净零
碳排放的碳中和目标,但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高居全球之首,衡诸现实,上述目标显然极为艰巨。
平心而论,若是欠缺大力度的改革举措,实体经济不会自动进行低碳转型,重点行业不会自动实现净零排放。因此,倘要在2030、2060达标,我国必须制订路线图,加速推动
电力、
交通、建筑和工业的大规模去碳化,实现自身的近零排放,而难以消除的碳排放则由
碳汇来吸收。
实现碳中和需要庞大的绿色投资,除了政府会提供一部分绿色引导资金外,其余部分有赖民间社会资本的支持。民间投资人显然对相关投资颇为热衷,笔者所属的几个微信群里,最近常有人以碳中和为题,谈论其所带来的绿色金融机遇。
然而,分析这些言论后,笔者却发现其中对盈利机遇说的多,对投资挑战说的少,更未言及相关投资机会的认知挑战。特别是,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完善绿色基础建设,其投资金额极为庞大,背后的低碳技术也有待开发。当投资人对实况不尽理解,对心态未及调整时,可能会对投资机会的看法过度乐观,对回报预期也可能有所偏差。
因此,对于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资量、投资机会的盈利性,以及回报率的预期,投资人应该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形成合理的心态,才能以绿色资本来赋能实体经济,完成碳中和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