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的任务如何落地?
目前距离实现碳达峰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
碳中和也仅有30年,该如何推进新气候目标的有效落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大方向的思路。
会议指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同样是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有何区别?用形象的话说,一个是源,一个是流。
“调整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的清洁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则主要是
节能,降低能耗。”何建坤解释,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抑制煤电、
钢铁、
建材等高耗能重
化工业的产能扩张。同时,通过产业技术升级,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效,实现技术节能;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关于煤炭消费这个棘手的
难题,不少省份立下了军令状。比如,煤炭大省的
山西就强调了要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碳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碳消费减量等量替代。
浙江提出目标,煤电装机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上海研究推进吴泾煤电等容量异地替代。
近几年,煤炭消费总量已呈现下降趋势,但煤炭仍旧是第一大能源来源。2019年全国原煤产量38.5亿吨,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降至57.7%。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全国的煤炭消费占比将进一步压缩。
对于产业上的节能
减排,各地的做法都各具特色。浙江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广东提出要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全面推进
有色、建材、
陶瓷、纺织、
造纸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此外,
河南、山西、
辽宁等多个地方都提出建设
碳交易市场,推进碳
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2月1日,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宣告了中国
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 联合国气候技术中心与网络咨询委员会主席仲平这样评价:“碳市场的建立十分必要,市场机制、
政策措施和科技途径相互补充,对于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将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