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林业碳汇发展机遇与企业行动选择

2021-2-28 21:35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邓茗文


自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来,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景,学界与业界积极贡献思路方案,多家央企、民企迅速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十多个省市在新近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出了相关行动规划。

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到2030年,中国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这一目标的提出,更新了2015年我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令人振奋。

森林固碳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取得突出成效。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造林5.29亿亩,森林抚育6.38亿亩,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可以预见,林业碳汇将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过程中持续扮演重要角色。

那么,在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下,在森林蓄积量大幅提升的新目标下,中国的林业发展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企业又该如何有效参与林业碳汇?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曙红。

武曙红教授是国家低碳认证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研究人类活动与森林碳平衡、国际公约履约及气候政策,在林业碳汇领域耕耘近20年,是林业碳汇领域的资深专家。
 

武曙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多项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林业议题谈判及履约相关的研究项目,负责起草编制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与核查》《森林生态系统碳库计量指南》等5项国家和林业行业标准;主编了《林业碳汇项目理论和实践》《中国REDD+活动管理体系》等5部专著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武曙红

1234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