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青|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编者按:
自2020年9月中国宣布二氧化
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
碳中和,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谈论成为了环境经济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这一最新的
减排目标,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振了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与决心,对于推动我国疫情后的绿色复苏、高质量负责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全国各地和重点行业正在层层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制定措施,纷纷编制“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据相关统计,有80多个城市制定了相关的
政策。在3月召开的“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显然也是一个关涉全局的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在新的发展阶段,受各种内外因素影响,“安全与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在“安全与发展”的大局下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呢?本刊邀请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分享了几个关于“碳中和、碳达峰”的经济学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