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不是“碳冲峰”
从已有的一些
政策分析来看,“碳达峰”目标是可行的,同时也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必须要让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乃至每位居民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
在2012-2019年期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平均GDP增长是7%,但我们的能源消耗并没有按照这个速度增长,能源消耗平均增长是3%,这意味着每单位GDP能耗大概是以4%的速度在下降。中国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还将处在中高速发展阶段,GDP年均增长速度仍能达到5%左右。要实现“碳达峰”,到2030年能源的增速要持续下降到显著低于GDP增速的水平,这需要不懈的艰苦努力。
在一些地方的“十四五规划”中,仍然有发展重
化工业的冲动。个别地方认为“碳达峰”并不难,当地在“十四五”、“十五五”中加快上高碳的项目,之后就不再增加这类产业,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达峰”。但这违背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应该避免这样的投资冲动。
在时间维度上来看,中国从“碳达峰”到“
碳中和”的时间紧张。欧盟在90年代、美国在2007年左右已经达到了
碳排放的峰值,因此他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之间预留了约40到60年左右时间。而我国从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之间只有30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希望尽快进入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同时又要在30年内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难度是不小的。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尽快进行相关研究和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
福建、
青海、
海南等地提出要在全国“达峰”之前完成这个任务,有17个省市提出在2021年研究制定相关的行动方案,但还有不少地方还处在理解、思考以及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全国一盘棋,条件好的地区要先达峰,条件不好的地区会落后一些,为兑现“碳达峰”的承诺自然我们希望率先达峰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省区市要统一认识,尤其是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