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碳达峰时间各有不同
行业碳达峰,什么样的节奏更为合理?何建坤表示,工业
碳排放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40%左右,因此是重点所在,力争到2025年左右实现总体达峰。尤其是部分重
化工业,应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更早达峰。
“通过发展绿色建筑、建筑
节能及能源替代,建筑部门争取在‘十五五’期间达到峰值。由于消费仍在增长,
交通部门达峰困难一点,通过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发展电动汽车等方式,争取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何建坤认为,由此,可保证在全国范围内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谢在库表示,可推进
钢铁、
冶金、炼油等高耗能行业率先达峰。期间,既要考虑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避免简单“一刀切”,也要对同一行业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在同一标准和尺度下开展碳
减排工作。
“事实上,这些行业在节能管理上仍有空间。现在很多数据库建设还没有跟上,可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提高全行业能耗监测和能源管理水平,推动能源效率提升。同时,工业过程和装备的节能也有很大空间,要积极推广
节能减排技术,加快全行业高能耗设备的升级换代。”谢在库称。
上述来自发改系统的专家提醒,低
碳指标就像产品质量、价格、服务指标一样,已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若不能有效采用低碳、零碳技术进行改造,排放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难免下降,
市场份额将逐渐被低碳产品所取代。低碳转型还伴随着大量新增投资及就业机会,“取代”过程或大幅提速,排放大户还可能面临失业
问题、资产减值损失等。在此背景下,制定合理的减排路径,才能充分享受绿色转型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