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目标关键在技术创新
管清友:不只是汽车行业,任何行业实现碳中和都很难。一方面
减排、一方面植树。但是很明显,车企只靠植树肯定不行。相关机构有一个测算,如果要把目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中和,至少要造3个地球的森林,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我看来,不论是锂电池还是传统内燃动力,汽车碳中和的本质还是一个二氧化碳技术利用突破的
问题。
从更长远看,低碳经济因“碳”而起。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全球平均升温不断提高,出现了气候变化问题。所谓“温室气体”,主要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氢氟烃(HFCs)和全氟烃(PFCs)。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
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一次能源技术革新,它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制度变革,追求绿色GDP,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汽车预言家:在
碳排放这一轮全球竞争中,什么是第一竞争力?
管清友:我前几天和傅成玉(中国石油
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陈卫东(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分别做了两场深度对话。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全球50%太阳能电池的晶硅材料是中国生产的,全球60%左右逆变器是中国生产的。由于中国的贡献,过去十年太阳能发电每度的成本下降了90%。即便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比例还很低,但是未来中国有很大希望依靠技术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
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当前全球能源领域的格局一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体制优势会越发明显。能源革命不仅仅是能源的事,它涉及到经济结构的问题,技术进步的问题。如果在技术上没有优势,不论美国还是英国都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在能源革命中引领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企业一定要分解指标、调整生产流程,甚至调管理方式,必须要做
碳足迹、
碳标签。虽然由于碳排放带来的短期任务一定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研发成本,但也正是这时候,汽车企业通过创新减碳技术,才能在诸多竞争者中优先胜出。
汽车预言家:谁创新了减碳技术,谁就是能源革命的胜利者?
管清友:无论是
节能还是减排,生产端控制或者销售端控制,要达成碳中和,必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技术上的突破。既要解决能源的获得性问题,还要解决能源支付性问题以及环境友好的问题。从目前能源利用架构出发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无论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还是传统化石能源相关的技术都需要有所突破。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如果没有科技的推进,将很难在这次能源革命中引领世界。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如果主要能源消费国开始逐渐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的消耗,那么对全球局势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化石燃料资源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贡献将会逐渐降低。所以,这次碳达峰、碳中和的减排热潮,从全球格局上来讲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