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地区碳交易市场提供经验
据了解,我国于2011年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
深圳7个省市启动了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围绕碳
排放权的交易逻辑,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在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企业之间交易。相关监管部门会制定当地碳
减排总量,并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
市场主体。企业经审核登记后,会获得一年的碳排放配额,若实际排放量超过这一配额则需要向其他企业购买超量的排放配额,而减排企业也可将剩余的排放配额售卖给其他企业。目前二氧化
碳交易价格为22元/吨到32元/吨之间。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倒逼企业
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提高了
碳资产管理能力,扩展了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项目融资来源,对试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上述人士说。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说,我国试点
碳市场已成长为全球配额成交量第二大碳市场。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共覆盖
钢铁、
电力、
水泥等20多个行业的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90亿元。
在地方试点基础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2017年底启动筹备。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月1日起启动施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不过,在此次《条例》》施行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不再建设,此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