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基于强度总量的中国碳
市场需要向设置绝对总量进行转变,以便为
碳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市场可预期性。
图: Andrius Banelis / 中外对话
克里斯·卡迪什 李莉娜 麦娅·霍尔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种种经济上的挑战,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国关于
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的承诺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
政策层出不穷。
在许多亚洲国家,
碳排放交易系统(ETS)越来越成为气候政策的支柱。《全球碳市场进展2021年度报告 》显示,许多国家在过去一年里采取了关键步骤,启动、加强和发展各自的碳市场。这份由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nternational Carbon Action Partnership)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启动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
碳交易体系,使全球碳排放受到碳交易体系覆盖的比例增加了近一倍,达到16%。
我们预计,随着各国(特别是那些设立了净零排放目标的国家)积极探索向更加可持续的经济体转型的工具以实现其气候目标,它们对碳定价,尤其是碳市场的兴趣将会愈加浓厚。
有效的碳市场可以帮助各国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其碳中和目标。碳排放交易体系所确立的排放限额(总量)为相关行业的
减排提供了确定性,从而使得大到超国家和国家、小到州省和城市的行政单位可以从它们的气候目标倒推设定碳排放总量。这让碳交易体系覆盖的行业明确知道它们需要削减的排放量。碳市场往往在其设计中加入市场稳定机制,从而释放长期、可信的价格信号,使市场主体有信心对减排和低碳创新进行投资。拍卖配额的收入也可用于资助迈向碳中和的进程中采取的其他气候行动或配套政策,例如支持可再生能源、研发或部署低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