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来讲,碳中和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零碳路径建议

2021-4-16 14:01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张九天

怎么做?碳中和目标下企业零碳路径建议


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整体行动,国家会有总体的顶层设计,把目标分解到行业、地方,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会加强监督和考核。此外,还会在宏观层面开展相关试点,比如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气候投融资试点等。

国家会开展一些“减碳”重点行动,比如推广可再生能源、节能与能效提升、低碳交通与绿色出行、产业园区低碳化转型、深化碳市场建设等;也会开展一些“负碳”重点行动,通过负排放的技术比如生态系统的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把没有办法避免的碳清除,最终实现零碳。

同样,在微观层面,国家相关部门也会出台政策鼓励碳中和试点,比如企业碳中和、大型活动碳中和、个人碳中和与碳普惠等。总之,以上这些都需要大量基础性工作做支撑,包括建设排放数据体系,监测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这其中还涉及到各个参与方的能力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  

在整体框架底下分析企业应该“怎么做”,就需要看清企业所处位置、压力源以及市场环境。企业的行动步骤大致为:一、摸清家底,进行碳的核算与盘查,监测碳排放情况。二、战略选择,即制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明确重大减排节点,高站位推动碳转型。三、行动支撑,即落实碳减排行动,从生产链全周期分解减排要求,保障转型效果;参与碳交易,推动碳减排落实。最后是品牌建设,涉及到商业性、市场化的举措。

碳底摸查:企业层面的碳排放范围包括,范围一直接排放,范围二外购电力热力间接排放,范围三其它间接排放,如如员工通勤、上下游产品生产排放。不同类型的企业,范围三涵盖的内容、边界不太一样。因为范围三的排放涉及太多外部数据,管理起来难度巨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在核算碳排放时只计算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但一些拥有多年碳管理经验的企业(如苹果等)也会将范围三排放纳入到管理范围以内。

战略引领:制定战略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政策约束分析。企业要考虑是满足国家政策就可以了,还是要满足区域政策。不同区域政策不同,企业面临的约束也不一样。另外,市场准入条件不一样,内向型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也会有不一样的压力。最后,供应链碳中和、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服务的倾向,都是战略制定中需要考虑的关键信息。第二,行业位置分析。同行水平怎样?上下游排放要求如何?所在区域的排放如何?这些都很关键。第三,战略选择。要引领还是追随?处于行业不同位置的企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些企业可能不求引领,只要保持相对竞争力就行,而有些更有雄心的企业则需要选择引领战略。

迈向碳达峰、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通常来讲,第一阶段是确定碳达峰峰值以及年份;第二阶段是部分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范围1和范围2排放);第三阶段是100%或者部分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可能包含范围3排放)。这些分阶段目标的设定原则与之前提到的内外部形势以及企业所受到的压力都有关系。

行动支撑:企业碳中和整体行动包括两方面:一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二实施碳中和。实现零碳,就是排放的“源”跟“汇”达到平衡,一般企业的用能、用电、运输以及建筑都会纳入到碳排放里,而碳汇则通常需要企业去购买一些农林业的碳汇、绿证等。

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报告。二,被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需要进行碳资产管理,包括ccer置换、综合履约方案、碳金融、配额管理等。第三,能力建设。企业要构建自己的制度体系,相关工具和人才队伍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碳资产管理的概念是从碳市场要求而来,现在其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不仅是围绕碳市场履约,还要看投融资。投资企业要清楚各行业排放情况,这样投出去的钱才不会面临政策风险、转型风险以及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影响等。

当以上内容理清后,企业就需要选择“怎么干”。比如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可以选择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和提高能效、清洁化、电气化。在增加碳移除方面,可以选择摊捕集利用与封存、林业碳汇、生物质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捕集等。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