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30年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需系统性、颠覆性变革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主任柴麒敏在
论坛上表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仅各国政府,全世界人民都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碳中和”成为政府和企业对应气候变化的重要话题。按照联合国秘书长的统计,到今年年底,约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会参与实现“碳中和”的行动中,总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2/3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球70%以上。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超过300家大型企业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碳中和,这为进程注入了非常多未来可合作的因素。中美两国气候
问题特使的会议上专门提到
第三方合作,实际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等问题,更多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实现碳中和)有大量的资金需求。这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也包括
市场的开放,有更多国际的资本能够参与到投资过程当中来。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首席代表方莉表示, WRI希望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解决可持续发展中面临问题提供务实可靠的解决方案。WRI努力弥合从科学到
政策决策,从目标到行动的两大鸿沟。WRI目前已经从自身的运营到供应链上下游和供应链的排放的计算,有了14个行业的
方法学。因为要实现碳中和,它不是一个增量的变化,是社会全系统的变革。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世界没有国家做到过碳中和,这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并且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很能体现全球视野,中国既有发达地区,也有欠发达地区;有重工业,有轻工业;还有数字信息工业,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也是很大。因此,中国的解决方案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傅莎指出了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她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来说不仅仅是挑战也是机遇。碳达峰碳中和应该联合起来看待而不应该分开研究。碳达峰不是为了达峰而达峰,达峰的最后目的是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全球花最短时间要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转变的国家,需要30年时间就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欧盟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碳达峰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大量的技术迭代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其实就意味着,中国需要的不是一些建议性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实现系统性、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变革。为了适应变革,也为了更好地抓住机遇,中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应对。中国政府要有长期的、明确的政治信号和计划、目标,提前准备应对,还应该引导、创造相应的市场和监管环境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