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城市之变

2021-4-26 08:40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庄贵阳 魏鸣昕

低碳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低碳转型不是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寻求更具包容性、经济韧性的可持续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近年来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级联效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已经成为目前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非传统安全挑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生产和利用方式粗放,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较低,这无疑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与经济韧性构成挑战。

碳达峰的深层次问题是能源问题,要求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发展,加快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这是统筹安全与发展、当下与长远、自强与开放的有力布局。新发展格局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扩大消费需求,表现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需要碳达峰和可再生能源在其中发挥约束条件和发展动力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高速推进,在城市经济体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双碳目标下的城市低碳转型意味着改变传统粗放的城镇化模式,由依赖生产要素投入、规模扩张驱动转向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

深圳市提出“蓝天、低碳和经济”协同“三达”,即通过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达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消减至25微克/立方米目标,并在2020年左右率先实现碳达峰,目前已取得良好进展。北京也通过实施清洁空气行动、加速可再生能源转型、大力发展碳交易市场等措施,取得了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碳强度全国省级地区最低的成绩,“十四五”时期将开展碳减排专项行动,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

减缓和适应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双轮。我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整体脆弱,沿海、高原等许多城市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防范气候风险、保障生态安全需要加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协同效应,提升城市的气候韧性。

2016年我国发布《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选取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我国正组织编制2035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进一步深化试点工作,将统筹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重点领域以及城市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将适应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有机衔接起来。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