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陈迎:从排放总量看,我国
碳排放总量巨大,2020年约占全球的29%,是美国的2倍多、欧盟的3倍多,实现
碳中和所需的碳
减排量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阶段看,欧美各国经济发展成熟,碳排放进入稳定下降通道,而我国GDP总量虽跃居全球第二位,但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问题突出,发展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碳排放尚未达峰。要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型、能源低碳转型,难度很大。同时,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相应地,所要付出的努力也远远大于这些国家。
谷树忠:一方面,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短板较为明显: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需求旺盛,抑制能源总量、全面
碳减排任重道远;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我国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仍占较大比重,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发达国家以非煤能源为主体能源,而我国尽管已成为风、光伏、水发电能力最大的国家,但仍以煤为主体能源,能源结构转型任重道远。
另一方面,我们在制度、人才、国土等方面优势突出,为实现目标提供了充分保障。未来,我国可通过健全法制、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完善规制,通过
政策引导、科技进步、人才支撑、投入保障,持续有效地推进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贸易革命,确保如期实现目标。
姜克隽:需要看到,发达国家在技术研发、企业转型方面已经走在前面,这对我国能源转型、经济转型的技术支撑造成不小压力。中国企业要尽快设置与国家碳中和相一致的碳减排目标,并在技术研发和企业转型路径上进行部署,以期在经济转型中赢得先机。
刘长松:我们的优势和机遇至少有如下几点:
可再生能源发展具有规模优势,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30%左右,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大幅下降,从2012年占比68.5%下降到2020年的56.8%。
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0年底,中国
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15.9%,均超额完成了2009年承诺的目标。
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政策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绿色债券快速发展,为清洁能源企业融资带来便利,国家碳
市场的启动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加大
节能降碳领域投资力度。
3.实施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