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与每个人息 息相关。如何让人人动起来,为节能减排出份力?
姜克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
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年)》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自身行为对保护生态很重要,但绿色消费、减少污染、分类投放垃圾等行为领域,仍然存在“认知度高、践行度低”的现象。建议政府发布碳标识,达不到一定标准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进入采购范围,以此推动全面营造绿色低碳乃至零碳消费氛围。
陈迎:日常生活是
碳排放的重要排放源。按消费侧排放计算,全球约三分之二的碳排放与家庭排放有关。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不仅要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习俗深刻变革,还要创造改变生活方式的必要条件,如完善支持行为改变的基础设施,提供增强生活便利度的公共服务,对绿色低碳生活提供激励、给出多种选择,等等。
刘长松: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过程,要研究制定激励性的制度安排,促使碳达峰、
碳中和的“全民行动”变为现实;要探索更多个性化体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从自发向自觉转变。比如,旅游、
交通等行业可制定多样化、创新性的激励型碳补偿、
碳普惠措施,为消费者践行碳中和行动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