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京都议定书》限排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限排的部分卤代气体。2000~2019年,长寿命温室气体造成的总辐射强迫(升温效应)增加了0.674W/㎡,其中,二氧化碳占增量的83.5%、甲烷占增量的5.2%、氧化亚氮占增量的7.6%、其他占增量的3.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410.5ppm,是1750年的148%,与早期人类出现的300万年前大体相同。2019年与2010年相比,大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年均增长了2.37ppm;2021年2月14日,大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4.2ppm。由此可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巴黎协定》从生态环境和人类永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全球升温比工业化前不高于1.5℃的努力目标、不高于2.0℃的控制目标。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1.5°C的影响报告》。报告第三章论述了升温1.5℃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认为1.5℃是综合多方面分析后的升温阈值,超过该值后,较多系统可能会处于不可逆状态。报告称,要实现全球升温比工业化前不高于1.5°C,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须比2010年减少约45%,到2050年应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2019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提出倡议: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45.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1979~2019年,主要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升温效应)见图1-1。 图1-1 主要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升温效应,1979~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