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碳排放可能产生的影响
去年7-8月开展的2020年中国碳价调查收集了567份来自
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反馈,对中国碳定价的未来给出了他们自己的预期,这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问卷调查。之后不久,习近平主席便承诺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
碳中和。
受访者预计,未来几年内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将对投资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今年(2020年)的投资决策将受到很大或中等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访者代表的企业是八个地方
碳交易试点的参与者)。当被问及对于2025年投资决策的影响时,这一比例上升到了69%。预期到2025年投资决策不会受到影响的受访者比例仅为5%。
全国
碳市场的平均价格预期从2020年的每吨41元,提高到2025年的每吨66元,再到2030年的每吨77元。调查询问了利益相关者对本世纪中叶的碳价格预期,从而了解碳价在中国中长期低碳战略中可能发挥的作用。2050年的平均碳价格预期为每吨140元,但未来较长时间尺度的实际价格水平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参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碳价格从2017年的每吨5.5美元左右上涨至2020年底的36美元以上,几乎达到历史最高点。美国加州和东北部各州的区域碳市场近期价格分别为每吨17美元和7美元。另一方面,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和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2017年主持的碳价格高级别委员会曾建议,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到2020年碳价格至少要达到每吨40到80美元,到2030年则需要达到50至100美元。
2020年9月举行的一次小组座谈会上,来自
电力部门代表们的反馈显示,在他们看来碳价格不应超过每吨30元。国企领导们担心如果成本对企业影响过大,会影响企业年度绩效考核。为了活跃市场交易,激励企业抓住并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
减排机会,电力部门建议应尽快将其他高排放部门纳入这一体系。
80%的受访者预计中国将实现习近平主席2020年9月做出的“2030年前”(之前的说法是“2030年左右”)碳达峰的承诺,36%的受访者预计中国的排放将在2025年或者更早之前达到峰值。如果全国碳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作为总量控制和交易系统的作用,应该能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监管机构可以从国际经验中获得信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已经可以成功地以经济高效的方式推动减排。其覆盖的排放单位排放量在2005至2019年间下降约35%,2019年强劲的碳价促使这一年的排放量减少了9%,发电和热力部门的排放更是减少了15%。
碳定价之难,难在开始。在中国政府决定建立全国碳市场的这一刻,它就已经迈出的碳定价的关键一步。现在碳交易机制已经成型,而习近平主席的气候雄心所带来的势头和政治意愿能够使该机制得到进一步巩固。未来几年间,我们有可能会看到绝对排放上限的确立和降低,更多行业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数据更加公开透明,以及更加有效的跨部门协调。特别是对能源和工业领域的监管机构而言,他们不应该将全国碳市场视为对自身的一种威胁,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项会对自身
政策目标产生重大协同效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