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体系需要多方协同
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是一项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当前,绿色金融体系与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迫切需要在建立绿色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激励机制,配套制定财政金融产业
政策,健全
碳交易机制平台,推动绿色业务上规模,绿色服务上水平等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中国资管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蓬勃发展,但在绿色资管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淡马锡全球企业发展联席总裁、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认为,中国有百万亿级的绿色低碳投资潜力,但绿色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还在,需要进一步健全体系,释放增长的潜能。
多位嘉宾提出,我国目前绿色标准尚未统一,绿色数据基础较薄弱,尚未建立统一的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绿色资产与绿色金融工具标准和
认证体系,绿色企业的相关项目信息披露也不完善。此外,绿色金融供给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建立。
立足绿色金融谋未来,国泰君安董事长贺青建议,更好发挥资本
市场枢纽功能,鼓励绿色技能服务创新;尽快建立中国证券市场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将绿色因素纳入资管行业投资决策体系等。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认为,要用数字化的技术为绿色金融赋能。”绿色金融过去做得比较容易的地方是基础设施项目,像光伏、轻轨等比较容易识别,一眼看过去就是绿色,未来大量的绿色项目涉及到消费、农业、小微企业等,无法用人工和肉眼来识别,需要大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AI等高科技手段。这些也需要进行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能力,加强合作交流,包括用国际的技术经验来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