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衍生品探索步稳蹄疾
随着全国碳
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速,以碳远期、碳期货为代表的
碳金融衍生品的探索也正稳步展开。
从各地试点
碳市场来看,上海、
北京、
深圳、湖北、广东等多地
碳交易所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做出了较多探索,其中碳交易类的包括借碳、托管、碳债券、碳远期、场外期权交易、场外掉期交易、担保型
ccer(国家核证自愿
减排量)远期合约等;碳融资类的包括
碳基金、
碳配额和CCER质押、碳配额回购融资、碳配额卖出回购、跨境碳资产回购等。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后,未来会根据碳市场的发展阶段逐步建设碳金融,待市场与
政策条件成熟后,再发展各类金融产品。”刘杰表示,碳金融衍生品中的碳远期、碳期货对碳现货市场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2016年上海、广州以及湖北碳市场上线了碳配额远期交易,其中,上海环交所推出的碳配额远期产品为标准化协议,采取线上交易,并且采用了由上海清算所进行中央对手清算的方式,其形式和功能已经十分接近期货,能够有效地帮助市场参与者规避风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出碳价格信号。
“截至2020年底,上海碳配额远期累计成交量达到433万吨,并且几乎每年都有稳定增长,待全国碳配额运行平稳后,我们将加快全国碳配额远期研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择时上线交易。”刘杰表示,未来将以全国碳配额为基础,研究全国碳配额指数,为争取成为全国碳定价中心打基础。
在碳期货方面,格林大华期货公司研究员纪晓云认为,碳期货未来市场潜力巨大,以欧盟碳期货交易量是现货的30倍的标准测算,我国碳期货交易量可能达到4000亿吨左右,以当前试点碳市场平均50元/吨的价格测算,碳期货年交易额将达到20万亿元,体量上与橡胶、铁矿石、铜等品种大致相当。预计在全国碳市场开始交易、碳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后,碳期货上市的市场基础将逐步完备。
刘杰建议,在符合政策和金融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碳交易的金融产品化,对现货、衍生品和期货等进行顶层设计,致力于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碳市场。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打造国际碳定价中心和碳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