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与举措
从整体来看,绿色发展转型将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稳固支撑。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的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必不可少。从我国来看,近年来,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程正加快推进,但总体来看,要想切实发挥绿色
减排的调节功能,还需要针对短板弱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从本质特征来看,碳排放权不同于其他交易所里的各类交易商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创造一种交易品,实现交易盈利,而是为了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总体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有较强的社会属性。根据经济学原理,社会属性强的市场需要政府提供多层次的制度支撑,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全局来看,碳排放
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一个行业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一套具备系统性、整体性、完备性的政策制度体系,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高效运营提供稳定、可靠的制度保障。从我国来看,当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处于早期建设阶段,制度体系既缺少多部门的联动协调,在部分关键环节也缺少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制度短板越发明显。下一步,一是要加快从更高层级建立部门间联席会,强调系统性、重视整体性,综合把控政策完善的步骤和节奏以及具体层面,降低政策执行的摩擦成本,提高政策的可执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要加强全方位配套制度体系建设。一方面持续提高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生态污染防治核查力度,推动有关行业和企业加快低碳转型,一方面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好财政推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直达企业,精准施策。三是要持续推进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工具箱,增强交易所对风险的预警能力、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进一步细化各项管理指标,加快建立及时响应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二)设立调整过渡期,稳步有序推动相关行业转型
从我国力争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来看,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来说,
碳减排转型的时间短、压力大。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行业转型通常采用渐进的过程,以降低转型摩擦带来的成本。从行业特性来看,能源及相关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通常情况下,对技术装备和基建设备的投入较大。从我国来看,近年来,大量新建能源项目先后落地,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和基建设备还有较长的使用剩余年限,一旦在短期内大量替换相应装备和设备,对企业经营的冲击较大。如果因行业转型出现能源供应短缺的情况,转型的摩擦成本有可能从企业层面或者行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影响重大。总体来看,要想保障国家发展需求和转型需求,实现能源及相关行业的稳妥转型,前提是为能源及相关行业提供相对充裕的转型时间,以平滑转型的高昂成本,降低转型对能源行业的不利冲击。具体来看,可以考虑设置阶段性的转型目标,稳步推动能源及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对于能够连续达标的企业,给予多样性财政金融支持,以增强其转型的内生动力,反之,对于无法达标的企业,采用惩罚性措施,包括但不限制生产、限制价格等方法,稳步推动行业渐进转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丰富、多元的金融手段可以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的活力。从此次碳排放系列新政规定来看,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交易方式可以采用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其中,协议转让还可以细分为挂牌协议交易及大宗协议交易。总体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仍属于传统的商贸类型,相关的金融
衍生品和金融工具尚未获批应用。从长远来看,还要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征,聚焦市场上各方主体的新风险新需求,持续创新研发设计有针对性的特色碳金融产品,加大对积极践行碳减排目标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持续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增强转型质效
数字化是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大数据、人工职能、云计算等技术越发成熟的背景下,数字化在能源及相关企业的应用空间越发广阔。通过在生产、传输、管理、计量等环节的数字化深度应用,能够持续压降企业的碳排放量。比如,在生产环节,以清洁能源为例,国际能源署研究报告显示,依靠数字化技术,到2040年可将全球光伏和风力发电的弃电率从7%减少至1.6%,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传输环节,数字化技术可为能源传输深度赋能,推动传统电网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智慧电网建设。在管理环节,环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虚拟电厂等工具的深度应用,数字化技术将助力重构的能源商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计量环节,大数字化技术能够准确锁定碳排放的源头、系统加强碳排放监管质效,实现对企业碳排放的实时监控。
结论
从我国来看,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尤其是能源及相关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加快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是应对能源及相关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需求的可行市场方案。此次碳排放系列新政出台,既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地运营打下了重要基础,也为我国继续推进碳减排建立了重要的政策环境。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碳减排的难度之大,尤其是考虑到能源及相关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时,更要注重转型节奏、转型方式,要防止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