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会对时间表做出预测认为存在2025年全国碳达峰的可能性。那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能见:现在许多研究机构相继提出了碳达峰、
碳中和实现路径以及时间表,我们看到能源基金会也对这一时间表做出预测认为存在2025年全国碳达峰的可能性。那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我们基于各省区2010-2018年的公开人口、人均GDP和能耗数据及据此推算的人均能源相关二氧化碳(为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部分)排放数据,总结出个省区在进入新常态后历时八年的排放特征,识别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预估各省区未来人口、人均GDP、能源强度和单位能源
碳排放的未来变化趋势,采用地方碳达峰目标测算方法得出结论:中国已经有约43%的碳排放量业已达峰,约37%的碳排放量即将在2025年前达峰,也就是说总计有80%的碳排放量已经或即将达峰,存在2025年全国碳达峰的很大可能性。
之所以采用地方目标测算方法,是因为考虑到中国各省在人均收入水平、能源和自然资源禀赋、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人口现状与变动趋势等方面十分不平衡,需要根据这些差异将各省市分类,有针对性地、而非泛泛地开展地方能力建设,从而实现地方梯次有序达峰。
这一测算方法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中国各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
通过我们研究发现,达峰城市也分为不同种类。一是成熟稳定、有望较早开启下行通道的达峰省市,主要发生在人均收入高、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变领先、新动能开发前景好、自然资源禀赋配置好的省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等。
二是不成熟稳定的达峰省市,主要发生在人口外流、经济增长乏力、陷入中长期经济衰退和资源禀赋困难的省市。比如,黑龙江、吉林。
三是趋于接近成熟稳定的达峰省市,主要发生在经济相对发达、规模大、传统增长支撑动力依然发挥较大作用或有重大高耗能产业布局、能源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提速的省市或是有特殊非化石能源资源禀赋的省市。比如,湖北、四川、云南、青海和河南等。
四是相对较晚的达峰省市,主要发生在资源禀赋失配、经济不发达的省市。比如,甘肃、贵州、湖南和宁夏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全国80%或以上已经实现碳达峰,即使有小部分城市没有实现目标,不会影响全国碳达峰,因为已实现的80%碳排放已经可以覆盖20%未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