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产业综合布局城市化导致的“碳增加”将随科技发展逐步抵消
“目前成都90%的
电力都已使用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
四川省
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江霞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成都可以对重点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做一个系统“画像”,并对标国内外城市,制定成都科技行动方案。
“成都城市化的速度非常快,这对完成双碳目标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表示,自提出双碳工作以来,成都强调发展碳综合产业,在工业领域考虑产业调整布局。作为高校的西部聚集区,成都研发基础良好,科技研发平台多、科技支撑能力强、对
交通统筹协调力度大。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率提高,需要为新增城市人口提供住房,对交通
运输、医疗卫生、城市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都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对能源需求将大大增加。
王灿表示,零排放是未来必然之举,
碳排放主要包括工业、电力、交通、建筑等来源,从整体看,成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接下来,成都可通过探索四大技术路径实现碳零排放,首先需要电气化100%普及,在电能不能满足需求的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
此外,大力发展负排放技术,实现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与植树造林齐头并进,“针对非二氧化碳
减排关键技术,开展碳捕集和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等先进技术研究与示范。从长远看,双碳工作分为近期的碳达峰目标和远期的碳中和目标,城市化带来的‘弊’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逐步抵消。”王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