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界面新闻获悉,上海
交通大学将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正式发布碳系列指数,包含
碳排放指数、碳目标指数、碳经济指数。
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信息中心共同建设了上海市环境保护环境大数据与智能决策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创建了实时动态的碳污协同
减排指数体系,分析得出上述碳系列指数。
据悉,实时动态的碳污指数可以对减排潜力、减排责任、能源消耗进行综合监控和动态评估,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碳污排放特征、
碳汇平衡关系,以便最大限度实现碳污协同减排,达到蓝天与低碳协同改善。
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程金平长期研究大气污染防治,他介绍称,目前国际相关的碳指数研究相对缺乏,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行业年度和月度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数据计算得出相应周期的碳排放数据,然后分配到日排放,时间分辨率通常只能到月。
程金平说,该研究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碳系列指数,时间分辨率可以精确到日甚至小时,“既可以为政府制定本辖区的碳污协同减排方案提供实时科学依据,又可以指导相应企业进行合理的
碳减排和交易,还可以为公众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向导”。
摄影:黄景源
具体而言,碳排放指数反映一段时间内城市碳排放总量的变化,碳目标指数反映碳减排目标下的碳排放期望水平。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实时看到实际的碳排放水平与碳减排期望下的排放水平之间的差距。
碳经济指数反映城市中单位企业过去一年累积碳排放的经济成本,通过经济杠杆机制,来调节企业的碳排放额度,帮助企业进行
碳资产管理,促进企业碳污协同减排。
下一步,研究团队还将进一步结合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数据,构建碳污智慧化管控体系,不断优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提升碳系列指数的精准度和灵敏度。
近年来,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双碳”目标,围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资源环境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零碳能源技术等特色方向提前布局,多项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耿涌教授团队聚焦资源环境管理及应对气候变化、长期从事绿色低碳领域管理研究。从绿色低碳发展理论入手,围绕资源环境低碳等绩效评价开展系统研究,尤其是将绿色和低碳相结合,量化了不同循环经济路径的低碳潜力。团队从条(行业)块(区域)两个维度系统开展了中国不同行业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研究,揭示了行业和区域碳排放格局,提出了区域低碳优化发展路径,部分成果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
此外,耿涌教授团队和楼紫阳教授团队合作,构建了我国填埋场的甲烷排放因子三维数据库,预测了碳达峰时不同场景下我国的可能减排路径和关键技术方法;开发了双抑制的协同减排技术,实现了垃圾领域的碳排放削减目标,部分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界面新闻还了解到,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今年重点推出了两个本科特色班,“低碳环境”特色班和“智慧环境”特色班。
“低碳环境”特色班聚焦于低碳技术和低
碳管理。“智慧环境”特色班,是环境领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交叉融合,课程内容包括环境数学模型、环境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智能环境决策等前沿理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