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一套市场化激励机制很有必要

2021-6-6 15:54 来源: 上观新闻

力争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5月30日,第九届(2021)SIIFC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疫后”经济复苏、推动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总经济师陶昌盛,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董事长、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叶国标为大会开幕致辞。

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ESG指数,该指数旨在客观评价上市公司在应对及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行为和表现,引导中外投资者关注及参与气候投融资,激励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为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院长马文杰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气候投融资在碳中和、碳达峰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艰巨目标,需要大量社会资本的参与。气候投融资ESG指数的价值正在于此,它是一套市场化的正反馈激励机制,能够推动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绿色低碳事业中去。

政策实施角度,如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天津科技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孙振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第一,要强化现有的政策执行力度;第二,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和纳入行业,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投资作用,碳市场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本地的绿色发展水平;第三,加快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开发应用;第四,加强区域内外的融合和政策协同;第五,增加信息透明度,做好信息披露和发布。

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爱丁堡大学讲席教授侯文轩指出,由于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往往会推动人们社会协作方式的发展,以更好地抵御外界风险,例如建立储藏基础设施、修建大型水利设施等。今天,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仍然需要加强国际协作、增进信任。

本次会议还设有中英文学术专场、业界专场等五个平行分会场。会议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委会提供指导支持,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财经研究》编辑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共同协办。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