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能源的朋友们,新机遇来了,要把握住呀!”
“从一线大城市到县城,地热能清洁供暖
市场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绿色建筑也将在县城越来越流行了!”
……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乡村振兴局等15部门联合重磅发布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此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
《意见》指出,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是推进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县城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仍然存在县城规模无序扩张、布局不合理、密度和强度过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力不足、人居环境质量不高等
问题。
“现在,有不少县城里经常能看到几十层高的住宅,修建的比大城市里的还气派。”谈及目前县城发展的现状,有业内人士直言,“但实际上这些住宅入住率很低,一到晚上整个小区的亮灯率可能还不到一半,一片漆黑,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记者了解到,该意见涉及部门之多,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
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能源局、林草局、文物局、乡村振兴局等,这在以往,还比较少见。
该《通知》被视为中国县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分析指出,自此,我国县城建设将进入“规范期”,贪大求洋、无序发展、密度过高等问题将得到全面遏制。
《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有关要求,具体包括:
严守县城建设安全底线;
控制县城建设密度和强度;
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
县城建设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设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
加强县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建设绿色低碳交通系统;
营造人性化公共环境;
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等。
《意见》同时要求,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组织实施。比如依据县城常住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功能定位等因素,因地制宜组织落实,不搞“一刀切”。
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的开展,释放出城镇低碳加速发展的新信号。有分析认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无疑将为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根据《意见》,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县城开展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构建县城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广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应用,提升县城能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近期
山东、
陕西、
福建、广东各省已经相继启动了整县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以此助力“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分析称,县城是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能源需求的重要增长点,也具备一定的能源资源条件。县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将当地的能源资源优势和建设分布式风电、光伏的空间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
那么,今后县城该如何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李伟阳建议,要注重多种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统筹规划、开发沼气、地热、风、光等清洁能源,大力增加清洁能源利用规模的同时实现能效提升。“比如,沼气发电,利用电厂余热给蔬菜大棚供热,以实现大棚余热回收再循环利用等。此外,各地也可以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开展农业+光伏、渔业+光伏、畜牧养殖+光伏等形式,促进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有分析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等积极
政策的催化下,绿色建筑作为节能
减排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从目前县城的建筑方式来看,装配式建筑及BIPV等细分领域都是绿色建筑中的主要受益方向。
“绿色建筑下沉至县级区域,装配式渗透率有望再提升,持续看好行业长期的成长性。”华创证券分析认为,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驶入快车道,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为6.3亿平方米,同比增加50.7%,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约20.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中“到2020年达到15%以上”的工作目标,近4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53%。其中,又以一二线城市发展最为明显,上海2020年装配式建筑渗透率已达91.7%,
北京市渗透率超40%,天津、
江苏、
浙江、
湖南、
海南等地渗透率超30%。县城绿色建筑的发展有望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
李伟阳强调,县城清洁能源发展是产业链各方、用户、政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各个市场主体需要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市场规则,以规范自身行为、降低全社会成本,促进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