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22日发布公告,明确了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方式、交易场所、交易时段等相关事项,中国碳
排放权交易
市场上线进入倒计时。
根据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公告显示,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全国碳市场挂牌交易涨跌幅限制为10%,大宗交易涨跌幅限制为30%,这一涨跌幅限制将根据市场风险进行调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交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触发调节保护机制时,生态环境部可以采取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国家核证自愿
减排量使用方式等措施,进行必要的市场调节。
华创证券分析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交易机构已积极做好运行保障工作,期待
碳交易正式开展。随着碳排放额度的收紧,碳交易价格上升,将提高高耗能行业的成本,并促进其技术升级。
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开展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国际实践表明,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部指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
2011年以来,中国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
深圳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
电力、
钢铁、
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人民币。
“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完成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此前,生态环境部印发规范性文件《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公布了包括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在内的《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相关文件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
赖晓明表示,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预计首批参与者为控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都不会参与,碳市场将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开展交易,未来条件成熟后,会尽快将机构投资者纳入交易。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将积极稳妥地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序纳入水泥、
有色、钢铁、
石化和
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