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选择,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迈入2.0新阶段

2021-6-29 21:23 来源: 第一财经 |作者: 刘功润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渐成引导经济发展的“市场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当工业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污染物排放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由高趋低,环境质量也逐渐得到改善。导致这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居民消费需求随着收入增加而升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监管日趋严格,企业违法成本上升;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污染物排放减少。如今,居民、政府及企业主体都格外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活质量问题,因此,未来实现经济增长的前提应该是要达成“三方面”的某种平衡解,即要寻求绿色GDP,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平心而论,中国经济经历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资源消耗和高环境成本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究其原因,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和污染的末端治理有关系,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关键的原因是我国资源消耗型和污染型的经济结构,其中包括了污染型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要改变这种状态,仅仅依靠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显然不够,还必须采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改变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让资源配置更有效,让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变得更为清洁和绿色。

绿色金融体系通过改变不同类型项目的融资成本与可获得性,引导社会资本逐步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行业退出,进入到环保和低污染的服务型行业,将有助于缓解中国产业结构“过重”的问题。从国际范围来看,制造业继续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度转移,新一轮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升级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国内一直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也迫使我们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产业的换代升级成为必然。

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经济“绿化”,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引导我国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的“市场选择”: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有助于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和完成;同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也有助于扩充中国金融体系的边界、丰富中国金融体系的内涵,深化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金融业需要顺应传统产业换代升级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层次和功能,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对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供资金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倾斜;对“两高一剩”产业建立行业准入门槛,设立环保评判标准和细则,以便提高绿色信贷的操作性,对不符合绿色贷款标准的企业予以“一票否决”;针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对技术依赖较高、资金需求大、可用抵押物少的特点,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以技术专利、升级设备、存货、应收账款等作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贷款抵押物,开拓试行多家企业联保贷款模式。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