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李菁:区域性碳市场经验有利全国碳市场建设 此碳配额非彼碳积分

2021-6-30 14:39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 李春莲 许伟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就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等事项进行明确。这意味着,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已就绪,全国性的碳市场启动在即。《证券日报》记者于近日专访了安永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李菁,探讨了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前景。

  李菁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碳市场交易规则借鉴了成熟金融产品的交易规则,对碳价的波动范围进行了合理的约束,采用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相信全国碳交易将在各种制度的保障下有序进行。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各交易主体将积极参与碳市场之中,碳市场将反映碳配额的公允价值。

  在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立前,我国已经进行了此前的区域性的市场试点。区域性市场的运行,有哪些经验值得参考和学习?对此,李菁认为,区域性试点市场的经验表明碳市场作为一种灵活的市场机制,一方面更容易吸引排放企业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各交易主体参与碳交易提供了有效途径。

  她提到,中国自2013年开始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四川福建9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工作。各试点碳交易体系在过去七年间运行良好,碳排放报告核查、配额分配、交易、履约等工作有序开展。碳市场对数据准确性的严格要求对各试点省市能源、碳统计体系的搭建和企业能源、碳管理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好的倒逼作用,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有价资产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北京为例,北京已初步建立了“制度完善、市场规范、交易活跃、监管严格”的区域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并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了节能减排,“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碳强度比2015年下降23%,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成为全国碳强度最低的省级地区。

  本次在全国碳市场交易的碳排放权其实质是“碳配额”,碳排放权的另一种技术路径是“碳积分”。后者在汽车行业开始落地。这两种技术路径的思路有什么异同?碳积分未来是否适合在类似的公开市场交易?

  李菁首先对碳积分的概念进行了明晰。她指出,2018年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随后2020年6月15日,监管部门又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根据管理办法,汽车行业采用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汽车积分(NEV)双积分并行管理方案,两种积分独立核算,但可以单向抵消。CAFC积分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汽车产业的燃油消耗,重点是车辆使用过程中的节能与增效。NEV积分管理的方式是通过给车企设定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的强制要求,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补贴退坡后能够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国家节能减排的长期目标。

  李菁表示,CAFC与NEV车辆使用阶段的低碳、节能与增效有关,并不涉及车辆生产制造环节。2021年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2021年发电行业可能将率先启动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从碳市场建设角度而言,现阶段逐步构建跨环节、跨产业的全国性碳配额交易市场,对于汽车行业,既可管理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又能同时管理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碳排放,关注点远不仅限于车辆使用阶段,涵盖了节能、减排和增效等多重目标,碳配额交易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全社会整体的低碳化。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CAFC积分及NEV积分具有行业特性,不适合在类似的公开市场交易。”李菁如是总结。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