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2021-7-5 13:51 来源: 财新网

“现阶段,中国又面临了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其实也是推动低碳发展的好时机。”

近日,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秘书长徐忠在就《碳中和经济分析——周小川有关论述汇编》一书撰写的书评文章中做出以上表述。

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就低碳经济发展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徐忠结合该书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周小川基于经济分析阐述了低碳发展转型问题的必要性并澄清了主流认识上的误区。

他认为,即使气候变化理论有不确定性,但基于贝叶斯决策提出低碳转型仍是优化解。低碳转型固然会影响高碳行业发展,但总体算下来,GDP是能维持或者增加的。低碳发展创造的GDP增长不是浪费,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增量。同时,中国在低碳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

过往的一种误解认为,低碳发展要依靠高科技,而中国处于相对劣势。周小川指出,低碳发展路线其实主要是工程技术和工艺路线的选择问题,只有一小部分是高科技的问题,而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解决工程技术和工艺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周小川在当时呼吁积极推动低碳转型,也与彼时国内外环境有关,因为低碳转型会形成更新换代的需求,可以稳住国内需求并实现经济转型。徐忠认为,现在又迎来了类似的时间窗口。

此外,在减排机制的选择上,周小川基于有配额的一般均衡框架得出碳市场是最优的机制安排;在国际碳市场连通与碳关税问题上,也基于国际治理的分析框架给出了机制设计思路。

徐忠进一步指出,在低碳转型中,碳市场应该发挥主要的作用,如果碳税与碳市场结合使用的话,碳税的税率也要参照碳市场的价格。

作为碳价传导最重要的“二传手”,电力定价目前还存在一定的行政管理,难以有效传导到其他的经济环节。因此,继续推动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在支持国内各地方低碳发展方面,帮助资源省份应对冲击及发展转型也需要公共资源,但当下中央及地方财政均较为紧张,全国碳市场的拍卖收入或者碳税收入是未来可考虑的方向,但在这之前,中央财政要有其他的应对预案。

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学思考
——《碳中和经济分析》书评
文 | 徐忠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底在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两次提出“3060”目标,向世界做出庄严的承诺。

短短几个月之后,《碳中和经济分析——周小川有关论述汇编》在今年5月份就正式出版。

本书一如既往反映了周行长的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和超前洞见。2009年周行长在北京大学讲演碳配额交易与减排融资的经济分析时,我也坐在下面聆听,但我和其他听众一样不太理解中央银行行长为何要关心这一问题。

十多年前周行长就能对低碳发展这个复杂又重要问题的方方面面看得非常清楚,根本在于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基于规范的经济分析得出:低碳转型对中国是有好处的,而且中国有一些优势;在减排机制的选择上,基于有配额的一般均衡框架得出碳市场是最优的机制安排;在国际碳市场连通与碳关税问题上,也基于国际治理的分析框架给出了机制设计思路。

1234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