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雪球”式不断增长的碳中和成本
韩国
碳排放权价格自2015年交易伊始的8000韩元/吨增长至如今的15000韩元/吨,近乎翻倍。今后随着碳
排放权购买需求增加,交易价格将继续大幅增长。去年韩国前30大上市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负债为7092亿韩元(约合6.3亿美元);截至去年底,起亚汽车、三星电子的二氧化碳排放累计负债分别为1520亿韩元(约合1.3亿美元)和318亿韩元(约合2809.7万美元)。并非只有制造业企业需要承担不断增加的碳排放权成本,设有数据中心的互联网企业也会因能源消费量大加重碳排放成本负担。NAVER正在世宗市建设第二个数据中心,截至2030年,因该数据中心碳排放增加的碳排放权购买成本将达1.3万亿韩元(约合11.5亿美元)。
SK创新的仁川石
化工厂曾为减少碳排放,于2012年将精炼设备燃料自柴油换为天然气及附产氢,但最近正在讨论将设备动力换为
电力,这会导致生产工序无法实现零排放,SK相关负责人表示,为
节能减排,中长期投入的设备更新费用就要数千亿韩元。现代制铁拟为减少碳排放配备碳捕获装置,预计花费3500亿韩元(约合3.1亿美元),现代制铁有关负责人表示,若要实现2050年
碳中和,那制铁工厂的全部利润都难以平衡碳排放权和环保设备购买成本。如此一来,最终导致的结果或是企业倾向于花钱购买“绿色溢价”(向韩国电力公社每月缴纳费用,即可获得可再生能源使用
认证证明,该项资金将被用于韩国能源公团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花钱买到 “100%可再生能源企业”头衔,无关于使用何种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