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径研究设计衍生品
“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承担重任,系统提升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等,都将成为工作重点。随着此次国常会明确提出要在
电力行业率先启动
碳排放权交易,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碳
排放权期货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路孚特(前身为汤森路透)对2020年全球主要碳
市场的评估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
碳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290亿欧元,同比增长近20%,且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已是2017年的五倍。而从成交量来看,2020年全球主要碳市场成交量达到103亿吨,刷新纪录。其中,欧洲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同比增加近20%,以超过80亿吨的配额成交量,占据全球碳市场首位。
有专家表示,全球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配额逐年增长,应当加快建立相应机制,以达到碳
减排的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可能是最佳选择,同时,也要推出相应的
衍生品工具。
朱斌表示,电力行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应该引入多层次交易机制。同时,推出碳排放权期货可以从两条路径进行选择:一是在现货市场延伸出来,升级成碳排放权期货市场。二是在期货交易所推出碳排放权交易板块。
“在期货市场推出碳排放权交易板块有两个优势,一是风险可控,二是可以引入更多参与者交易。”朱斌表示,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有很强的专业性,特别是对风险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从现货市场直接转入期货市场,可能会出现难以控制的风险。此外,期货市场本就有大量金融机构参与者,存在引入更多参与者交易的基础。
黄科表示,中国推出碳排放权期货,需要结合国内
碳交易远期产品运行现状,推进碳期货合约设计。由于国内7个试点碳现货市场均不具备开展期货交易的资格,因此,各碳交易机构可从远期产品入手,探索
碳金融衍生品发展,通过总结各远期产品设计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碳期货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