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急需发展绿色金融

2021-7-11 20:2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作者: 骆振心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3060”碳目标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碳排放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碳排放常态,有研究表明,到2100年全球气温上升幅度超过4℃,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发生概率要超过90%,人类社会将面临一场危机。面对严峻紧迫的形势,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碳中和行动中,已有127个国家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英国、瑞典、法国、新西兰等国已将碳中和写入法律。碳中和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自然也应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有所作为。

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主要强调不能抑制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承诺硬性约束指标。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2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等,下一步,在科学计量与测算的基础上,预计将有更加细化的微观数量化指标。目标确定以后,当务之急是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要素来实现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投资,多项研究认为,要实现“3060”目标需要的投资规模在100万亿元以上,而政府资金支持大约只能占到10%左右,其余的资金都需要通过金融市场来筹集,对绿色金融的需求巨大。绿色金融目前主要包括三大块: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ESG投资。到2020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泛ESG基金总规模增长较快,其中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行业基金数量占比超过70%。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金融具有一定的规模,体量也居世界前列,但是离融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绿色金融发展任重而道远。

绿色金融各领域发展速度不同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直接融资领域的增速,绿色金融结构呈现不均衡的特征。中国的绿色股权市场增速较慢,规模相对较小,统计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两年绿色股权年均投资规模为424亿元,远小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年均5500亿元的增量。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把包括绿色投资的ESG纳入到投资流程中,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绿色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科技创新,而绿色科技创新和应用具有风险较高、周期较长、资金流变化大的特点,要经过较长时期的投入才能产生财务回报,这与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要求的稳定收入并不匹配,需要绿色投资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在基金业协会注册的各类绿色基金超过700只,但大部分都是投资于成熟的环境保护项目,针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还不多。

碳交易市场是绿色金融的一个新兴领域,未来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碳交易市场通过对碳排放权的有偿分配,由碳排放多的行业和企业向碳排放少的企业付费,让优秀的碳控制企业得到补偿。以特斯拉为例,2020年特斯拉靠卖碳排放额度获得16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其年度净利润7.21亿美元,从而在2020年首次实现了全年盈利,其盈利靠的不是卖车而是“卖碳”。中国碳交易市场正在稳步推进,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负责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注册登记。未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巨大,世界银行预测,高峰时我国碳配额成交量可达到260亿吨以上,以目前最低碳价30元/吨计算,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以欧盟最高碳价120元/吨计算,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过3万亿元。

发展绿色金融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金融转型的风险。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大量高碳行业面临着减排的要求,需要对原来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型的过程中,高碳排放的资产价值将下跌,企业资产的质量下降,这将会增加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风险。其中,煤电行业比较突出,随着碳排放的限制,行业贷款违约概率预计将会出现大幅提升,这反过来将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远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联动发力。第一,应当强化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目前绿色项目认定口径不一,即使针对同一种绿色金融产品,不同部门发布的认定口径存在差异,必须尽快统一,实现可量化、可测量、可验证,并且与国际接轨。第二,支持高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在严格控制产能的前提下,对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业流程改造和更新等方面重点支持,防止出现“一刀切”造成经济的急剧波动。第三,设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基金,比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模式,面向绿色领域设立专项大基金。在基金架构上,国家设立母基金,地方可以设立子基金配套,发挥放大效应。在基金投向上,重点支持国家明确的领域,包括电动汽车、光伏技术、储能电池、节能建筑等。(作者为经济学博士)
标签: 双碳目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