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些地区或能率先实现碳达峰?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该如何发力?
申彦波:能否率先达峰取决于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及发展路径。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水平相对发达,就地消纳能力强,近年来新能源开发规模显著增长,有率先达峰的优势,而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各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降碳发展路径和应对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气候资源具有波动性特征,还要着力发挥多种能源互补并网发电,譬如风能与太阳能、水电与火电的配合,其中气象部门能否提供精确的预报服务是关键。
因此,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
电力系统,至少要做好4个方面的气象服务。一是如何科学地规划布局。气候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哪些地方可以优先开发、哪些地方次之,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二是回答怎么建的
问题。大型风电场及光伏发电站的选址和建设,“出生决定一生”,一旦建成难以再调整。因此必须在微观选址、关键参数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不同地方的资源特性。
三是做好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报,完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评估,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和应对措施,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是建立大规模风能太阳能开发的气候生态环境效应评估体系,为新能源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巢清尘:应对气候变化,
减排和适应一样重要。我们要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
碳排放达峰行动,增强各个领域和区域的气候韧性建设。“十四五”时期,更需要针对碳中和目标下的各个领域的技术研发提出方向性战略安排,并引导全社会进行相应的转变。同时,研究制定更详细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全国碳
市场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将碳达峰、碳中和的美好蓝图化为美丽现实。
此外,新型电力系统是气象、气候资源依赖的电力系统。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需要尽快、准确摸清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家底。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互补性,减小风电、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进而提高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电网友好性,促进新能源消纳,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高云:气象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设温室气体全球大气本底站,并进行持续观测和采样分析,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监测、分析和研究基础。今年1月,中国气象局启动运行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未来我们将发挥部门优势,紧密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联合国内外优秀科学家,从气候变化科学的角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监测评估,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