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未来碳市场的展望? 中国是否可分行业同时适用碳税和碳市场?
钟正生:中国
碳排放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随着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中国碳排放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2013年开始试点,到2020年末全国7个相对成型的试点市场,累计成交3.21亿吨,占同期中国碳排放总量的0.49%,累计成交金额71.4亿元。而根据路孚特
碳市场年度回顾,2019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为87.33亿吨,占当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1.6%。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3亿吨,如果碳排放交易比例从目前的0.5%提高到全球平均水平,那么按2019年的均价21.2元/吨计算,仅2019年中国碳排放市场交易额就有440.0亿元的提高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巨大。
征收碳税也是各国采用的碳定价主要手段。碳税机制的优势在于价格的可预测性(企业和消费者能够非常直观感受到生产、消费活动所需付出的成本)、增加财政收入(在没有税收豁免的情况下将拥有广泛的税基)、便于管理(可以纳入现有化石燃料税或者采矿业相关税收制度),而缺陷在于面临更大的政治阻力和税负可能转嫁给消费者。从国际经验看,征收碳税要比碳排放交易困难,仅有芬兰、瑞典等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开征较早,实施也较为坚决。2012年欧盟决定对所有进出欧洲国家机场的航班征收碳排放税,但一经推出就受到欧盟内部主要国家和外部如美国等国的激烈反对。
《2019 IMF财政监测报告》认为,若中国征收碳税,或将取得不错的效果。根据IMF的测算,若征收50美元/吨的碳税, 2030年中国征收碳税的国内环保净收益将达到GDP的3.1%,在主要国家中将仅次于俄罗斯的3.3%,处于较高水平。征收碳税后给财政收入带来的贡献,中国居于主要经济体前列。
但预计中国短期开始征收碳税的概率较小。一是碳税将给企业和家庭部门带来较高成本,中国征收50美元/吨碳税给产业带来的加权平均成本远高于美国、印度、加拿大,且
钢铁、金属等部门成本的上升幅度接近10%,这将削弱我国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若考虑欧盟对我国实行碳边界调整机制,我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或将面临更高成本。二是全国性的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完备的碳核算体系还未建立,若设立新税种,开征实质性碳税可能面临较大技术层面的挑战。
分行业同时征收碳税和开展碳排放交易,也存在着难度。中国征收碳税给不同产业部门、不同收入群体带来成本具有异质性,相对脆弱、低收入的产业和群体受到的冲击更大。中国碳
减排压力大的行业,主要是能源、钢铁、重化等行业,根据生态环保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这些行业将在发电行业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稳定运行后,也逐步进入碳排放市场。如果这些行业再征收碳税,由于这些行业(如钢铁、煤炭等)同低收入人群就业部门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合,相关行业的就业人员将面临收入和支出的双重冲击。